子宫内膜的厚度并非恒定,而是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和年龄阶段而发生相应改变。

一般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5-12mm不等,子宫内膜在不同时期,厚度也是有所不同的:

1.增生期子宫内膜约5-10mm。

2.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厚度约为7~12mm。

3.月经期:子宫内膜厚度4-6mm。

适合胚胎着床的子宫内膜厚度

在自然受孕或辅助生殖中,子宫内膜的厚度对胚胎能否成功着床、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在排卵期(约为月经周期第12~16天),理想的子宫内膜厚度应在 7~12mm 之间。

这个厚度区间被认为是“黄金着床窗”的标准,有助于提供适宜的营养、血供和激素环境,促使受精卵顺利着床、稳定发育。

一、子宫内膜过薄的原因

体质因素或卵巢功能低下

某些女性因体质特殊或卵巢储备功能不足,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偏低,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发育不良,形成单纯性内膜薄。若经量正常、无明显症状,可不予特殊干预;但若有生育需求,则需评估激素水平并进行调理。

宫腔操作史(如刮宫、人流等)

多次刮宫或流产手术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内膜无法正常再生,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这类患者通常需要采用激素周期治疗(雌激素+孕激素)促进内膜修复;若效果不佳,应进行宫腔镜检查,排查是否有宫腔粘连。

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异常

泌乳素过高会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卵巢功能,使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内膜发育不良。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卵巢早衰等内分泌疾病也会造成类似问题,需对原发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子宫内膜过厚的原因

雌激素过高或排卵障碍

在某些女性体内,雌激素持续分泌但未能有效排卵,导致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作用,从而使子宫内膜持续增厚。这种情况多见于青春期、围绝经期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等症状。

子宫内膜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甚至增生。患者通常伴随白带增多、异味、下腹痛、腰酸等不适症状,需抗感染治疗。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

这些慢性疾病会影响内分泌代谢环境,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特别是绝经后妇女若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合并子宫内膜增厚,需高度警惕癌变的可能,应及时行子宫内膜活检排查。

绝经后内膜异常增厚

正常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应<5mm,若超出此范围,尤其伴随异常出血,需进一步评估是否为内膜病变所致,如内膜增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