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值子宫内膜局部组织因过度生长而形成的良性赘生物,通常呈指状或圆形,突出在子宫腔内。它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
内膜息肉的形成原因
1、内分泌因素: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与雌激素水平过高密切相关。围绝经期的激素补充治疗、长期服用激素类的保健品、ART中的高剂量促排卵药物刺激,都会使雌激素水平升高。
2、炎症反应:性炎症刺激也是重要诱因,如长期的妇科炎症、宫腔内异物(如宫内节育器)、分娩或流产后的感染、手术操作或机械性刺激,均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
3、其它:年龄增长、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也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息肉对怀孕的影响
1. 影响胚胎着床
息肉可能占据子宫腔空间,改变宫腔形态,影响胚胎在内膜上的着床位置,尤其是位于宫腔中央或较大的息肉,干扰更明显。
2. 造成内膜炎性反应
部分息肉伴有慢性炎症,会破坏子宫内膜的受精卵“容受性”,导致胚胎不易着床或早期流产。
3. 可能导致反复移植失败
在辅助生殖过程中,如果多次胚胎移植失败,子宫内膜息肉是必须排查的重要因素之一。
子宫内膜息肉一定需要手术吗?
如果子宫内膜息肉较小(小于1公分)、没有阴道出血等症状,也未造成不孕,且没有近期怀孕计划,可考虑为功能性息肉,此类情况可先不处理,继续观察,每3~6个月复查一次B超进行动态监测。约有20%的息肉可能会随着月经排出或自然萎缩,不一定需要立即干预。但如果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则建议尽早手术处理:一是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二是因息肉影响生育而导致不孕;三是单个息肉直径达到或超过1公分,已构成手术指征;四是息肉突然增大、血流丰富、影像学上有恶变风险的可能,这些情况都需通过宫腔镜手术进行明确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