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连续发生2次或以上自然流产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给渴望成为父母的夫妇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和身体负担,还使他们对再次怀孕充满恐惧和焦虑。
那么,什么因素会造成女性出现习惯性流产的情况呢?
1、染色体异常
夫妻双方可能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或其他结构异常,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
2、异常的解剖结构
解剖异常,包括子宫和子宫颈的异常,是反复流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子宫畸形,如子宫纵隔、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子宫发育不全等会导致宫腔容积异常或内膜血供不足,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宫颈机能不全,即子宫颈松弛,无法支持胎儿发育,易导致流产。此外,子宫肌瘤、宫腔粘连等也会影响子宫内环境,增加流产的危险。
3、内分泌异常
内分泌异常,特别是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因素。黄体功能不全可能导致黄体酮分泌不足,无法支持胚胎的正常发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会影响胚胎神经系统的发育并增加流产的危险。此外,糖尿病、高催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流产。
4、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尤其是生殖系统的感染,如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感染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或胎盘炎,影响胚胎的发育,导致流产。此外,一些全身性感染,如风疹细菌、巨细胞细菌、弓形虫等感染也可能引发流产。
5、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尤其是同种免疫异常,是习惯性流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同种免疫异常是指母亲对胎儿的免疫耐受失衡,导致母亲排斥胎儿,从而引发流产。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流产。
6、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长期熬夜、接触有毒物质、过度肥胖或过度瘦弱等都有可能影响胚胎的发育,导致流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