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妇科或内外科疾病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指的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盆腔内存在液体的情况。具体而言,当身体其他部位的液体渗入或流入盆腔时,在卧位状态下,这些液体会聚集于盆腔最低处——子宫直肠陷凹。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该部位的液性暗区,从而诊断为盆腔积液。
盆腔积液可以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
一、生理性盆腔积液
月经期前后:月经来临或刚结束时,由于经血倒流,盆腔内可能出现经血积聚,超声检查时会显示积液。
排卵期:卵泡液渗出刺激腹膜,导致少量盆腔积液,但数量较少,不会引起异常。
绝经期:部分绝经女性体内也可能存在少量盆腔积液,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二、病理性盆腔积液
月经期卫生不良: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宫腔血窦开放,容易形成血块,为细菌繁殖提供良好环境,导致感染。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阑尾炎、腹膜炎等疾病可引发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等也可能通过上行感染导致盆腔炎症。
产后及流产后感染:分娩或人工流产后,宫颈口张开且身体免疫力下降,若卫生不佳,细菌易上行引发盆腔感染。
妇科手术后感染:如人工流产、放环或取环手术、输卵管造影等操作后,若消毒不彻底或护理不当,易引起感染。
其他原因:卵巢及输卵管肿瘤、肝肾疾病可能引发盆腔积液伴腹水或胸水;异位妊娠和黄体破裂可造成盆腔血性积液;结核性盆腔炎则因结核病灶产生大量渗出液积聚盆腔。
盆腔积液的治疗
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少量积液通常可自行吸收。通过B吵检查可观察到盆腔积液,若积液深度小于3厘米且无其他不适症状,通常无需干预。
而病理性盆腔积液多伴有其他症状,通常在就诊时被发现。其治疗重点在于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处理,而非单纯针对“盆腔积液”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