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不是病,而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
长期以来,所谓的“宫颈糜烂”曾被误认为是一种病变。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其实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翻,是一种在雌激素影响下发生的正常生理现象。
青春期开始,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宫颈体积增大,原本位于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向外移位,暴露于宫颈外口。这些柱状上皮较薄,血管清晰可见,肉眼观察呈现出“红色、粗糙”的外观,过去被误称为“糜烂”。

这种现象在青春期、妊娠期、绝经前或口服避孕药期间更为常见,通常会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自行恢复,不会引起症状,也与宫颈癌无直接关系。
“宫颈糜烂”需不需要治疗呢?
虽然“宫颈糜烂”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需要警惕的是,一些疾病如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IN)以及早期宫颈癌等,在发病初期也可能表现出类似“宫颈糜烂”的外观。因此,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宫颈糜烂是激素影响下的柱状上皮外翻,属于生理性变化,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反映出病理性改变,此时应引起重视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一般来说,如果糜烂面积较小且无明显症状,通常无需药物或手术干预,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自行恢复;但如果出现白带异常、性生活后阴道出血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需要明确的是,治疗的并非“宫颈糜烂”本身,而是引起其外观改变的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