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的成功在很大成都上依赖于取卵的数量和质量,但患者往往无法在治疗前准确判断自身卵子的具体情况。那么做试管婴儿前,医生一般是根据什么来事先就预测到取卵的个数,并且及时调整促排方案的呢?
从统计数据来看,以下三个关键指标与试管婴儿治疗中取卵数量密切相关:AMH(抗穆勒管激素)、FSH(促卵泡激素)和AFC(基础窦卵泡计数)。这些指标在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和制定促排卵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AMH 抗穆勒试管激素
AMH(抗穆勒管激素)主要存在于卵巢内窦前卵泡和窦卵泡的颗粒细胞中,其血清浓度与卵巢内基础卵泡的数量密切相关,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最敏感、最稳定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大于2ng/ml说明卵巢储备正常,小于0.2ng/ml说明卵巢反应较低,考虑采用微刺激促排卵。0.1ng/ml未满则说明卵巢储备已经基本枯竭。

2、FSH 促卵泡激素
FSH(促卵泡激素)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第2-3天通过血液检查进行测量,是临床上常用且重要的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指标之一。其水平能反映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控状态。FSH高于8以上预示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降低。
3、AFC 窦卵泡个数
所谓窦卵泡,指的是女性在卵巢内产生的微小泡状细胞,直径约2-8毫米。通过超声波对窦卵泡计数,可以提高卵巢低反应的预测率。一般是在月经第2—3天通过超声波看到的AFC来作为判断卵巢反应性的重要指标。一般说AFC小于4个预示着卵巢低反应。
医生通常会结合AMH、FSH和AFC这三项指标,初步评估患者的卵巢功能,从而预测可能的取卵数量,并制定相应的个体化促排卵方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真正的取卵数量往往受到患者个体体质、对药物的敏感度、激素水平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患者对促排卵药物反应敏感,取卵数可能超过预期;而有些则反应迟钝,甚至可能出现“空卵泡”现象。数据是参考,个体反应才是决定因素。在试管婴儿过程中,保持科学心态和良好心情,积极配合医生的安排,才是最重要的。